發布時間:2019-07-08 瀏覽量:2789
我國是世界主要木材進口國之一,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,充分利用國際環境調整產業結構,構架開放型林業產業體系,參加全球一體化并分享其優越性,使得我國對世界木材的需求量不斷增加、伴隨著我國經濟保持了穩定快速的增長,及日益增強木材資源的需求,木材進口貿易是我國木材產業成長的動力之一。
自1979年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的20多年間,我國木材進口貿易發展可分為如下階段:
改革開放前三十年
改革開放前三十年的木材進口。這一階段木材進口的數量小,樹種相對集中,貨源渠道有限,國家高度壟斷經營。
改革開放以后的前十年
改革開放以后的前十年(1979年—1988年)。這一階段我國政府推行對外開放,對內搞活經濟的政策,制定了我國四個現代化建設的發展目標,一切工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,以逐步提高和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,增強綜合國力為目標。
木材作為經濟建設必不可少的物資被政府列為重點發展項目,國家財政安排專項資金用于木材進口,并制定公司專營木材進口業務。這個階段是我國木材進口貿易迅猛發展的時期。
1988年—1998年底
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并行情況下的木材進口(1988—1998年底)。
中央計劃內進口木材的比例大幅度減少,經營木材進口的單位由以前的幾家發展到幾十家。1993年以后完全取消了計劃內木材進口。我國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,推行市場經濟政策,進一步放寬木材經營范圍,調減木材進口關稅。
直至1998年12月31日取消了原木和鋸材的進口關稅,降低膠合板、單板等其他林產品的進口關稅。并規定凡是有外貿經營權的公司均可以從事木材進口業務。
1998年底-2008年
市場機制調控木材進口貿易。
自1998年我國政府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,對長江,黃河源頭地區和中上游地區的森林采取禁伐措施,并對東北林區實行限伐政策,我國經濟步入穩步發展時期,市場對木材及其制品的需求量增加。
在木材進口貿易方面有以下幾個特點:市場總體對進口木材的需求量增加,消費者對樹種、材種的質量要求不斷提高,市場行情高度透明,木材經營利潤小風險大,木材市場不規范,競爭日益激烈,業務運作難度加大,經營者被市場淘汰的周期縮短,速度加快。
2008年以來
2008年,經濟危機以來,進口量增加,貿易方式多樣化。
木材進口貿易原木、鋸材進口數量迅猛增加,原木進口增幅趨緩而鋸材進口比例增大。近幾年來國家加大固定資產投資,特別是基礎設施投資力度,以及加快小城鎮建設和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等,大大拉動了對針葉材的需求。在供應國方面,進口資源國相對穩定,近幾年我國針葉材主要來源于俄羅斯,新西蘭及北美等地區;在原木進口中,邊境小額貿易的比重逐年增加,鋸材進口以來料、進料加工為主。進料加工已經成為膠合板進口的主要方式。
銷售熱線: 招商熱線: |
0551-68661908 130 3305 4778 |